格式:pdf
大?。?span class="single-tag-height">442KB
頁數(shù): 20頁
技術交底記錄表 編號: 技術交底項目 水蚌線電氣化改造 K3+907.8 1-9m 箱型涵技術交底 資料交底人 資料接受人 交底資料宣傳 交底對象 對象人數(shù) 人 交底時間 年 月 日 交底地點 交底內(nèi)容: 一、工程概況 1.設計概況 本設計為 1-9.0m框架立交橋,位于水淮聯(lián)絡線段。既有鄉(xiāng)村道路路面為土路面。 道路中線與鐵路中線交點的鐵路里程為 K3+907.8。橋上線路為水淮聯(lián)絡線直線段 , i=0.2‰,道路中線與水淮聯(lián)絡鐵路法線交角為 45°,箱身邊線與道路中線交角為 55°。 道路中線百米標以道路中線與水蚌線交點為 0+00,分別向南北方向增加, 設計道路范 圍:南側長 162.07m,北側長 178.64m,總長為 340.71m(含框架主體 )。箱身長 16.20m, 兩側各帶 3mU形槽,結構總長 22.20m。箱身頂板頂距軌底的高度不小于 80cm,箱身 設計結構凈高
格式:pdf
大?。?span class="single-tag-height">9KB
頁數(shù): 1頁
頂進涵后背設計及線路加固技術 摘要:本文以某鐵路鋼筋混凝土框架頂進涵為例, 簡要介紹頂進涵施工技術。 關 鍵 詞后背鋼軌樁滑板后背墻 在鐵路既有線增建二線過程中,常常會碰到頂進涵施工。本文以某鐵路 鋼筋混凝土框架涵為例,介紹頂進涵后背設計及線路加固技術。該涵為 1-5.0m, 全長 18m。該頂涵處原為一處平交道口, 設立該框架涵后, 方便兩邊的村民穿越 鐵路,該涵寬 5m,高 4.2m,全涵 18m設計為一次頂進。全涵縱向坡度為平坡。 全涵涵身高為 5.15m,從框架涵頂?shù)郊扔芯€軌面僅有 1.1m,頂進施工時 須將頂部填土及道碴全部開挖, 軌道懸空,框架頂面無覆土。 由于既有線已投入 營運,頂入前需對既有線進行抬軌加固,保證鐵路正常營運。 通過對頂進時的頂力進行計算,頂進時最大頂力為 844噸(具體計算請 查閱“橋規(guī)第 2-386條”),每米的后背墻頂力為 106t/m,后背寬( B1)